|
闽东歇后语“三年未杀猪——失屠”,讲的是即便像屠猪这样普通的手艺,若长时间未宰杀也就荒废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表达此意。
好友李大夫是著名的肝胆专家,在担任三甲医院主要领导期间,也坚持上手术台,一是让精湛的医术服务于病患;二是传帮带,手把手教授更多新人;三是在手术中自我升华,使医技臻于完美。
李医生经常用外科鼻祖裘法祖的名言“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来勉励自己,因为要掌握治病救人的“仙术”,唯一的方法是勤学苦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古今中外的巨匠无一不是靠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千锤百炼而功成名就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很多年前,一位美国商人到我们村订购工程斧,当时能说外语的人凤毛麟角,而陪同美商的中方翻译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心生羡慕。
晚餐时,我询问那位翻译毕业于哪所外语学校?他笑答:“只是省外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负责接待外宾,压根儿未上过大学,外语是工作期间跟洋人学的。起初,也是鹦鹉学舌,但我较勤快,久而久之便熟能生巧了。”
古人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位翻译用亲身经历证明给我们看:想拥有精湛的技艺,高明的师傅固然重要,但自己更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磨练与坚持。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遇到外国语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由于缺乏外语使用交流环境,日常又疏于温习巩固,久而久之,所学专业还给了老师,听读写能力尚不如中学生。
也许有人存疑业精于勤,是的,勤奋未必都能成就行家里手、一代名匠,但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绝对与能工巧匠无缘。笔者在《工匠精神之细节之美》一文中提到的那位空调机安装师,虽然算不上大匠、巨匠,但在宁德地区小有名气,找他安装修理空调的客户络绎不绝,于己于人岂不都好。
时下滋生一种高不成、低不就,啃老独身、浑浑噩噩活着的“躺平”族,这些人对诸如“吃苦耐劳、技不压身”的传统美德嗤之以鼻,更不可能去建功立业。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哪怕是出租车司机、快递员、面包师、修理工,总有机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懒散躺平是没有盼头的。
庄子说过,瞎子和聋子,只是外在生理上的缺陷,可知识技艺上的瞎子和聋子是无可救药的,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故而,圣者总结认为:“无学不术谓之贫”。
试问,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谁愿意甘于平庸贫困一无所成?那么,请时常告诫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这里的“业”不仅是术业、学业,也指职业、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