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4|回复: 0

无名英雄蔡威1 蔡威诞生的地点——宁德蕉城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威烈士遗像 (1925年摄)


蔡威诞生的地点——宁德蕉城,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海滨之城。
在宁德城关,有林、王、蔡三大家族。这些家族中,家资最雄厚、人丁最兴旺的要数蔡家。
蔡家祖上有人在外地当官、做生意, 置了不少家产,城内蔡家宅院就是在祖辈手中营建的。仅蔡氏祠堂 在城关就有好几座。在前林路文昌巷,有一排三座房屋相连的宅 院。第一座是祠堂,大门朝东;后两座为住房,门均朝北。
这里居 住着姓蔡的四房兄弟,老大师孟,老二师端,老三师劳,老四师 诏。兄弟四人均已成家,但大家共同居住,和睦相处。这个大家庭 每年有六七百担租粮收入,在当地开有酒行、纸行和三个当铺,在 福州也开了个“新春行”,经营金银首饰之类的生意。
这个家庭共 有四十多人,还雇有丫鬟、管家、更夫十多人。此外,每年雇佣杂 工和收田租的达三四十人。在四房兄弟中,二房有儿子三个,三房 有一个,四房有六个,长房因婚后未生育,二房就将儿子祖熙过继给长房。长房的这位继子蔡祖熙,就是蔡威的父亲。蔡威就是在文昌巷这座宅院里诞生和长大的。



蔡威故居外景


蔡威初名泽常,这是族系中按排辈顺序而取的正名。蔡威的祖 父一代属“师”字辈,父亲一代属“祖”字辈,蔡威这一代属 “泽”字辈,再下去就是“作”、“述”等等。按辈取名,在封建家 族中是作为一条固定的模式沿袭下来的。蔡威还有个乳名叫景芳, 至于“蔡威”这个名字,则是他在20岁那年到上海参加地下革命 活动时用的化名。
蔡威的父亲蔡祖熙,又名绩夫,字亦咸,小名普容,自号“疾 呼”,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他的祖父蔡步钟,清代通奉大 夫,曾任四川雅州知府。
年少的祖熙,博学多才,读史研政,矢志 为国,十分崇拜林则徐、康有为,尤其喜爱“西学”。光绪二十九 年(1903年),20岁的祖熙参加科举考试,其进步思想初露端倪。 他写的《太宰以九职任万民论》,以辛辣的笔调对封建宰相“位尊 而去民远”脱离民众的弊端予以评论。
祖熙的另一篇文章《天下有 道则见》,阐述了“有道”与“安治”的关系,提出了“君明臣良, 风云际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观点。考官在祖熙的文章上批道: “扫尽陈言,独标新义。”
“衡鉴堂”作了总批:“独出心裁。”祖熙 以优异的成绩,力挫群雄,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继任陆军 部郎中。
宣统三年(1911年),祖熙被清朝廷任命为湖南湘潭知 府。此时的蔡祖熙看到清朝的腐败,拒绝赴任,引退回乡。
民国初 年,祖熙任省参议员,后又任宁德县商会会长。



蔡威与父亲等留影 (图中左三为蔡威,右一为 其父蔡祖熙,摄于1920年)


蔡祖熙思想进步,品学兼优,年轻时备受康有为的好友、闽东 实业家林理斋先生的赏识,而祖熙对林理斋先生又倍加崇敬。林理 斋曾任罗源县教谕,他力倡教育、实业救国的维新变革思想,对祖 熙很有影响。林理斋的儿子林振翰接受父亲的新思想,著书立学, 经常写文章抨击时弊,反映民意,后成为闽东知名的爱国人士。祖 熙不仅敬重林理斋先生,对其子林振翰也十分敬慕,并且相交甚 密。
林理斋有个贤淑、聪颖的女儿取名林莺,深受林氏家族的大人疼爱。女儿长大了,林理斋要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年轻有为的 好女婿。不久,祖熙被林理斋招为女婿,林莺便成了祖熙的结发 妻子。
蔡、林两家联姻,在当时算是门当户对了。结婚后,夫妻俩都 希望早得贵子,可生了两胎都是女的,怀第三胎临盆时,林氏紧张 万分。当接生婆告诉她是个男孩时,她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母亲 感到欣慰的是,长房终于有人传宗接代了。从此,这个取名泽常的 男孩一直备受父母的钟爱。后来,蔡威的母亲又生了两个女儿和一 个男孩。
蔡威4岁那年(1911年),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发生了。孙中 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以武昌起义为发端,两个月 后,鄂、湘、陕、赣、桂、粤、闽等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 速解体。
年底,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在南 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从 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此时,年幼的蔡威 对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一无所知,他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蔡威与母亲林莺合影 (摄于1911年)


蔡家有十多个小孩,蔡氏祠堂是这些孩童的乐园。祠堂很大, 庭院有座小拱桥,桥下是椭圆形的鱼池。池中放养着许多金鱼,池 旁种有白玉兰、柚子树,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假山。假山附近种了茶 花、牡丹、夜合花、紫薇等花木。祠堂边有个门可通后面的住房。 蔡威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祠堂里嬉戏、捉迷藏、放风筝。
有时 候,几个小孩围在鱼池旁边观看金鱼,或是向池中抛点碎饼屑之类 的食物看鱼儿抢食。蔡威喜欢放风筝。在天晴气爽的秋天,几个小 孩围着鱼池边跑边放风筝。风筝升高时,蔡威就情不自禁地喊道: “高了,又高了!”显得异常激动。穿过庭院便是中堂。中堂极宽 敞,堂内的柱子一人难以合抱。
相传蔡家祖上盖这座祠堂时,许多 材料都是用船从外地运来的。 一次运回几根大杉木,因很长,难以 拐弯进不了城门。要运进城内,就必须将城门拓宽。当时拆城门县令都做不了主,要报知府批准。经商议后,蔡家就以盖圣人庙为名 上书知府,获批准后木材才得以运进城内。
在城里,还拆了几处拐 弯处的店铺,才把木材运到了目的地。中堂平时空寂,到每年的正 月十五或七月十五,家族中的长辈就带着供品到这里祭祖。这时中 堂便热闹起来,各家的小孩也就趁机跟随大人来到这里尽情玩耍。 每逢此时,蔡威便玩得最为惬意。
6岁那年,蔡威入私塾读书。私塾就办在祠堂后座的蔡家宅院 里,有学生二三十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这座宅院内的孩子,还有 一部分是住在别处的族系中的小孩。蔡威的父亲是这个私塾的第一 个先生。他对自己的孩子的管教自然比其他孩子来得严格。私塾学 习儒学经典“四书”,无论是《大学》、《中庸》,还是《论语》、《孟 子》,父亲都要求儿子背诵。
蔡威从小性格内向,他不像其他小孩 背诵时摇头晃脑,一声盖过一声,而常常是在心中默诵,所以,谁 也不知道他到底能背多少篇,即使是他的父亲,也难以完全掌握这 个孩子的心思。父亲教了一年多后,因忙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操纵家 业,便雇人来继续执教。最早被雇的是马清斋先生,后来又雇了刘 先生、黄先生,最后一位是廖伯甘先生。蔡威先后读了八年私塾。 这八年,他除了学习国文,还学习算术和英语。
几年的私塾学习,对蔡威来说收益匪浅。与其他孩子不同的 是,他善于思考而又不外露,喜欢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 常的独立思考,使他的求知欲渐渐增强。祠堂边摆有七八个书橱, 放着蔡家多年收藏的各种书籍。在同年龄的孩子中,蔡威最经常到 这里找书看,有些疑问他总希望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书橱中的许 多书,其他孩子都没看过,而蔡威却能讲出书中的某些章节内容, 如《春秋》、《左传》,他都不止看过一遍。因此,在长辈的印象中,他比其他孩子好学得多。
在童年蔡威的心目中,有几个形象一直是他所崇拜的。一个是 陆游。他曾听长辈说过,这位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一向主张抗金, 反对投降,一生中最大的夙愿是收复北方、统一祖国。由此遭到秦 桧等投降派的压制、排挤,直到秦桧死后的第三年(绍兴二十八 年),34岁的陆游才第一次游宦宁德,当了宁德县主簿。陆游在宁 德期间推行善政、扶持争议之士,深受群众爱戴。蔡威喜欢陆游忧 国忧民、刚正不阿的性格。他曾对自己的姑母说:“人长大后就是 要正直,要做个有用的人。”
他所崇拜的另一个人物是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城内离蔡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继光街。一次蔡威问父 亲,为什么这条街取名“继光”呢?
父亲告诉他说,明嘉靖年间, 千余倭寇巢踞于当地的横屿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嘉靖四十一 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率领“戚家军”八千余人,先驻扎城 关,后暗渡兰田渡口,经五里洋潜入横屿鸳鸯头。
在一个午夜,戚 继光利用退潮时机下令攻岛。先头部队以土撬代步,后继部队每人 背负稻草一捆,边走边扔,在海滩上铺成了一条长长的稻草路,直 通横屿岛。戚继光命队伍摆成“鸳鸯阵”,交替穿插前进,自己擂 鼓助威。在鼓声中,“戚家军”个个奋勇争先,冲上岛屿,与倭寇 展开肉搏战。
经过几个时辰,歼敌三百余人。倭寇见大势已去,便 向海上逃命,又被戚家军杀死和被海水淹死六百多人。被倭寇盘踞 三年多的横屿岛被收复,八百多被掳的男女民众被解救。时值中秋 佳节,宁德城乡军民欢呼雀跃,共庆胜利。
后来,每逢中秋节,宁德百姓都要举行游土撬活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后人 还把当年戚家军扎营的地方取名继光街。听了父亲讲的故事,蔡威 被这位民族英雄的指挥才能和胆略所折服。有几次,他绘声绘色地 向小伙伴讲了这段精彩的故事。
蔡威自幼就知道家藏一宝,那是蔡家珍藏的一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佩剑。这把宝剑连鞘长约三尺,刀刃锋利,寒光闪闪;剑舌上铸有“青钢宝剑”四字;剑鞘花纹精致,鞘面嵌有八颗宝石, 一面各四颗,制造工艺十分精湛。
相传这把宝剑是清咸丰年间蔡威 的曾祖父蔡步钟传下来的。蔡步钟曾任四川雅州知府,参与围剿石 达开。当年石达开在大渡河被擒时,这把宝剑便落入蔡知府手中, 后被带回家乡作为传家宝由长子长孙接传下去。蔡威小时候几次带 了要好的伙伴去偷看这把宝剑。
蔡威12岁那年,北京爆发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 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很快就波及全国各地。 5月,福州各校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响应北京爱国斗争。随 后,闽东的福安、霞浦县的学生群众也相继举行罢课、游行,开展 抵制日货等活动。
消息传到宁德时,一些官僚豪绅都十分惊恐,只 怕这场革命会革到他们头上。蔡威听说外面在闹革命,虽然不明就 里,还是经常向大人们打听消息。而蔡家因怕孩子们到外面闹事, 出乱子,对小孩看管更严,很少让孩子外出。
第二年,城关发起了一次抵制日货的行动。这次行动的主要发 起人就是蔡威父亲蔡祖熙等人。父亲当了几年的商会会长,交往的 人比较多,平时也肯为群众办公益事,因而群众比较尊重他,还特 地送了一块匾额挂在他的厅堂上。父亲发起的抵制日货行动,响应 的人比较多。
蔡威居然参加了这次行动,他与郑长璋等几人跟随大 人来到大街各家商店进行检查,凡是发现洋货就当场没收。这些被 没收来的货物,全部集中在南校场当众销毁。事后,蔡威发现父亲 并没有因为他参加了这次行动而指责他,也没有对他特别严管,一 切依然照旧。
1922年春,蔡威结束了家乡八年的私塾生活,与他的叔叔蔡 祖焘一道来到福州格致中学继续求学。叔叔比他大三岁,为人厚 道,已结了婚。蔡威从小就与这位叔叔感情最好,经常一起玩,一 起商量问题。叔叔虽只比他大三岁,但在蔡威的眼里,叔叔完全是 个成年人,知道的事情远比自己多。
第一次离开故乡来到大城市,面对川流不息的人流,纵横交错的街巷……蔡威既感到新鲜又陌 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蔡威感到省城里的一切与家乡都有所不同, 差异最大的是这里的政治气氛特别浓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潮 流已经在这块大地上涌动。宣传新文化运动与传播马列主义的书刊 ——《新青年》、《新潮》、《星期评论》,已在一些青年中悄悄传阅, 而社会上一些公开的斗争更是不断发生。
这年2月,福州中等以上 学校的教职员为增薪举行了罢课。4月,各小学教员也举行相应的 罢课。5月,福州举行“福建妇女讨论解放生活和一切问题大会”, 开了福建妇女运动之先声。7月,福州商民为反对军阀横征暴敛而 举行了停止运货的斗争……这一切,蔡威有的是耳闻,有的是亲眼 目睹,但不管怎样,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一种对新事物憧憬 的思想在心灵深处萌动了。
春去夏来,榕城一个学期的学生生活即 将结束。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叔叔病倒 了。没几天,因医治无效,在福州病逝。这位叔叔仅18年就走完 了人生的全部旅程。为此蔡威痛哭了一场。叔叔死后,蔡威便辍学 回到宁德,在家补习英语。
这时的蔡威已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小伙子,瘦高的个子,白哲的 皮肤,已没有昔日的稚气。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十分高兴,再加他 们抱孙心切,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为蔡威娶妻。这场由父母之意、媒 妁之言而定的婚事,择日在民国11年(1922年)阴历十月。
蔡家 相中的女子是城关医生薛雨秋的女儿——薛品香。婚礼是隆重的。 几个月前,蔡家就开始筹办结婚的有关事宜,如精心选购办酒席用 的鱼翅、干贝、鲍鱼、海参、鲨鱼皮等名贵食物。喜日的前三天, 向各亲朋好友发出了请柬。家里张灯结彩,布置得焕然一新。
结婚 那天上午,举行了“开箱”仪式。新郎家把新娘的嫁妆全部搬到大 厅上,一一让亲戚浏览过目,装在箱子里的嫁妆也要一件一件地搬 出来。“开箱”仪式结束,就办酒席招待客人,办了十几桌酒席。 晚上,新娘乘着花轿,由四位轿夫抬着,在吹吹打打的鼓乐声中来到了蔡家。
洞房花烛夜,蔡威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结发伴侣,她 品貌端庄,性情温柔,而唯一使蔡威感到不足的是他们事先没有点 滴的“思想交流”,完全是命运安排的。
第二天,是“请舅”仪式。 新娘的兄弟被邀请到蔡家来做客。请舅的酒席最丰盛,由新郎、新 娘直接陪客。第三天是“回门”,是新娘家请蔡威去做客,并与薛 家的亲戚见面相识,亦叫“会亲”。“回门”后,新郎、新娘的亲戚 才陆续回去。婚事前后足足忙了好几天。
在蔡家,有件事长期压抑在大人心中,那就是蔡家中的男人大 多早逝。蔡威的祖父、叔叔等人都死得很早,他叔叔逝世时才18 岁。这些,对家族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创伤。蔡威的母亲认为这是蔡 家“风水薄”和“不吉利”的象征,她甚至认为蔡威如果在这块土 地上生存下去,也将厄运临头。于是母亲决定把蔡威送离家乡。但 到哪里去呢?经多方考虑之后,母亲决定将蔡威送往宁波自己的哥 哥那里去读书。
1923年2月,16岁的蔡威第二次离开故乡来到宁波。这时蔡 威的舅舅林振翰在宁波任盐务稽核所助理。蔡威就跟随舅舅补习英 语。
这位舅舅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18岁时就在福州鳌峰、智 用两书院学习英语,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上京师译学馆深造。辛 亥革命后,他回闽任《群报》主笔,兼法政学校讲师。
1912年, 国民党众议院选举,林振翰在福宁府初选中当选,但他目睹选举运 动中的贿选丑闻,发誓终身不当议员。后来他从事盐务工作,曾任 四川盐运总局经理兼盐运使,1922年调到宁波任盐务稽核所助理。
蔡威小时候就听家里人介绍这位舅舅博学多才,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翻译了波兰柴门霍夫博士的《世界语》。这是我国第一部《汉译世 界语》,它的问世,对促进我国人民对世界语的了解,推动世界语 的广泛普及,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宁波,蔡威得到舅舅的悉心指 导,英语学习进步很快。尤其是舅舅那种孜孜不倦、潜心著述的精 神,使蔡威深受触动。蔡威发现舅舅不仅著有《汉译世界语》,还著有《川盐纪要》、《中国盐政辞典》、《全国精盐调查录》等书。蔡 威还发现这位舅舅虽身居盐务这一要位,但处于脂膏而不润,生活 俭约,薪俸几乎用于购书和著述。舅舅的勤能廉洁,深受同志的敬 仰,也深受蔡威的敬重。舅舅对这位好学的外甥也是钟爱的。
1924年5月,从家乡传来父亲逝世的噩耗。蔡威悲痛欲绝, 日夜兼程从宁波赶回宁德。回到家里,父亲已经入棺了,黑色的大 棺摆在灵堂。蔡威万万没想到父亲这么早就离开人世,想到自己连 父亲遗容都来不及见上一面,他抱棺痛哭不已。
因父亲的墓没修, 于是按当地的习俗,几天后,将父亲的棺木抬上山,寄放在“山 楼”里。蔡威父亲41岁就逝世,这对蔡威的母亲来说又是一个不 祥的征兆。为此,母亲又催促儿子离开家乡。仅过了几天,蔡威就 含泪离开了宁德返回宁波。
第二年,蔡威又从宁波回家看望母亲。自从父亲死后,母亲一 直很悲伤。她很想念蔡威,又担心儿子在自己的身边遭到不测。所 以蔡威回来没几天,母亲又敦促他离开。
蔡威这次离开家乡并没有 回宁波,而是跟随他的大姐到上海读书。蔡威的大姐夫在上海市政 局工作。蔡威来到上海后,在私立的惠灵大学读书,和他一道在惠 灵大学读书的还有其五舅林振琮。
这一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 案。两千多学生为声援工人斗争,在租界内散发传单,进行宣传, 随后汇集群众万余人,举行游行示威。英国巡捕向南京路上的示威 群众开枪,打死十多人,受伤多人。惨案发生后,反帝斗争席卷全 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五卅”运动。在这次运动中,蔡威看到了 帝国主义的罪行,又看到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巨大力量。他还听 说,5月30日那天在租界举行的反帝大示威游行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一股对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憧憬的欲望,强烈地冲击 着他。
1926年夏天,家里为父亲修了一座墓,蔡威从上海回宁德参 加父棺入葬仪式。入葬结束后,他在家呆了几天又返回上海。
这一年,他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蔡威从 上海回到福州,时任中共福州地委组织(部长)的陈应中派他回宁 德开展党的工作。这时,宁德籍的北大学生郑长璋由北京党组织介 绍回中共福州地委报到,也被派回宁德工作。为了便利于开展党的 工作,陈应中又与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人部长马式材(中共党员) 联系,决定以筹备国民党宁德县党部名义,派郑长璋、蔡威两人 回县。
1927年1月,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成立。党部设立在城 关“明伦堂”,下设组织、宣传两部。郑长璋任筹备处主任兼组织 部长,林国章任宣传部长,蔡威为委员。
县党部成立后,摆在党部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如何发动群众, 打开斗争局面。为此,党部邀请了章永端、张吉诚等一批青年学生 参加党部的工作,扩大党部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组织“街头剧”、 “街头演说”,在街头巷尾开展宣传活动,揭露封建地主压迫、剥削 和欺压人民的罪行。发动群众起来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封建买卖婚 姻,提倡男女平等……大量的宣传舆论潮水般地涌向街头,大大激 发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接着成立了商民协会、工人协会、农民 协会、妇女协会。蔡威没想到斗争的局面会如此迅速地铺开。为 此,他和郑长璋非常高兴,革命的激情也由此倍增。
斗争的序幕一拉开,党部就决定把斗争的锋芒集中到一些土豪 劣绅身上。当时,宁德城关最大的土豪劣绅是黄笃夫,又是县商会 会长。他在城关开设了“德顺鱼行”,规定凡是渔民捕的鱼,一律 要送到“德顺行”收购,不许私自出售。而“德顺行”收购鱼货是 大秤进小秤出,从中盘剥。不仅如此,该行对前来收购的渔民只付 给四成的现金,其余六成发给“白条票”,而这些“白条票”只能到黄笃夫开的店铺买东西,否则“白条票”就作废。这种双重剥削 压得渔民喘不过气来。
黄笃夫曾经公开宣称:凡是谷壳可以漂流到 的宁德港澳水面,都是他的捕鱼场。在这个水面捕到的鱼都得向他 交水面租。为此,渔民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海霸天”。这个“海霸 天”,官商勾结,手段毒辣,仗势欺人,渔民敢怒不敢言。
面对这 种情况,县党部发动渔民与黄笃夫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后党部宣 布:渔民可以自由捕鱼,捕到的鱼不必送“德顺行”收购,渔民有 权自行贩卖。这一决定,受到渔民的热烈拥护,群众无不欢欣 鼓舞。
这场斗争的胜利,使郑长璋、蔡威等人异常兴奋,接着县党部 决定开展清算县商会贪污饷款的斗争。
1922年,粤军驻宁德时, 通过县商会向宁德县摊派了军饷30万元。后来粤军仅收去7万元 就撤离福建,其余款项由黄笃夫、陈伯咸、叶咸豪、陈幼民等一帮 人胁迫群众交纳后合伙贪污了。
为了使这场斗争也能获得胜利,县 党部一面派人挨家挨户调查县商会派饷的款数,一面抓了县商会座 办陈伯咸进行审问,迫其交代了部分赃款。县党部在掌握了部分证 据后,趁热打铁,抓住教育局长陈幼民,剃了他的头发,戴上高 帽,与其他几个参与贪污军饷的头目一起游街示众。此外,县党部 还解散了封建迷信组织“乐善社”。这几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土 豪劣绅的反动气焰,县党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迅速提高了。
县党部开展的革命斗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引起了宁德反动 势力的疯狂反扑。他们纠集李奋、吴隆生、陈道余、陈祚等地方流 氓地痞,密谋策划,伺机反扑。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福建省 党部右派分子召开“拥蒋护党”大会,策动了反革命政变,篡夺了 省党部的领导权,通电全省肃清“跨党分子”。八闽大地霎时乌云 滚滚,形势突变。
消息传到宁德,土豪劣绅认为时机已到,纷纷出 动。他们一面派李奋、吴隆生等人赴福州与“拥蒋护党”大会挂 钩,一面积极筹备向县党部夺权之事。
李奋通过闽东反动头子郭公木、魏雨等人和省“拥蒋护党”大会的右派头目林寿昌取得联系。 林寿昌派李奋任“宁德县拥蒋护党大会”主席。李奋回到宁德,纠 集了百余人冲入县党部抓捕郑长璋、林国章、蔡威等人,并召开 “拥蒋护党”大会,向党部夺权。
反动势力来势汹汹,郑长璋、蔡 威等人当即撤出宁德赴福州准备向马式材请示。宁德“拥蒋护党” 大会闻讯,立即派了陈启昭、吴隆生等人尾随跟踪。
这时,国民党福建省党部马式材、邱河清等人,有的被杀害, 有的被抓。郑长璋不知道此情况,一到省党部就被国民党右派分子 逮捕。随之蔡威、林国章也在福州被捕,关押在国民党福州市公安 局。
蔡威赴福州时,随身带了一个皮箱,箱内放有他和林国章的国 民党县党部党证,如果被发现,其身份就将暴露。当蔡威发现其在 福州当审判官的亲戚郑宗皋也在场时,便向他使了个眼色。郑宗 皋便马上将他的皮箱拿走,因而蔡威和林国章的身份没有暴露。
在关押期间,尽管受到警察严厉盘问,蔡威和林国章始终矢口否 认自己是县党部成员。4月27日,年仅26岁的共产党员郑长璋 与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等七人,被反动派枪杀于福州鸡角弄 刑场。
郑长璋被杀,蔡威、林国章被抓的消息传到宁德时,蔡、 林两家人十分紧张,迅速叫人赶到福州找熟人保释。经过蔡、林 两家的多方活动,8月,在狱中呆了三个多月后,蔡威和林国章 被保释出狱。
自从郑长璋被杀,蔡威、林国章被捕后,李奋等人重新上台, 宁德的革命斗争遭到了沉重的镇压。
蔡威被保释出来后,没有回 宁德,先是来到福州闽东会馆。在会馆里,蔡威遇见在福州女子 师范读书的潘玉珂女士。两人一见如故。蔡威向潘玉珂介绍了自 己被捕期间的一些情况。没几天,蔡威和林国章就离开福州去上 海。当年10月,蔡威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作祥。可这个 儿子一直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因为蔡威自赴上海之后就再也没回 过家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