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下旬,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大安乡炭山村。
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因此得名半山村,这个村子的后山上长满了天然森林,村民们靠山吃山,历代以伐薪烧炭为生,该村所产的木炭在当地颇有名气,久而久之,便改名为炭山村。
这个夏天,平静的炭山村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
这群陌生人穿着军装制服,赫然是公安部队。
他们来到炭山村,直奔后山,四处寻找一番,到了一处废弃的山洞。这处山洞是早年烧木炭的地方,早已废弃多年,除了烧木炭残留的废墟,什么都没有。
公安们挥起铁锹,使劲往废墟下面挖,围观群众指指点点:他们这是在挖什么?难不成这片废墟底下藏着什么文物宝贝不成?那也应该是考古队来挖呀?
答案很快揭晓,一具骇人的森森白骨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村民们吓了一大跳,这里怎么会有一具白骨?这是谁的骨骸?
发现骨骸的消息层层上报,很快到了叶飞那里。
叶飞,时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司令员,一向以作战骁勇著称,与王必成、陶勇并称粟裕麾下“三大虎将”。
叶飞听闻这个消息,激动万分,喃喃自语:“老战友,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啊!”
说完,他摸起电话,打给了老领导粟裕。
粟裕正在青岛治病疗养,接到叶飞的电话,听完叶飞的报告,他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英平同志,我们终于找到你了,也抓住杀害你的凶手,你可以安息了。”
这具从废墟中挖出的骨骸,就是阮英平。
阮英平
阮英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而言十分陌生,但他生前是我军名副其实的高级干部。
阮英平,福建福安人,1913年出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军事部长兼闽东地委书记,与叶飞是多年战友,曾是粟裕得意部将。
1948年2月,阮英平神秘失踪,引发全军上下四处寻找,却始终杳无音信。
谁都没有想到,这位神秘失踪的高级军官,竟然会在2年以后出现在宁德市寿宁县大安乡炭山村后山的一个山洞的废墟中——只是已经化为一具森森白骨。
从现场看,阮英平显然是死于非命,不然他的尸骨绝不可能出现在荒郊野外的废墟中。
阮英平是我军高官,为什么会神秘失踪?又为什么死于非命?他的尸骨为何在2年多之后出现在荒废的废墟中?他究竟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又遭遇了什么意外?究竟谁才是杀害他的凶手?随着尸骨的出现,一桩骇人听闻的谋杀案浮出水面。
这一切都要从37年前说起。
1913年9月24日,阮英平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县顶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这个家庭已经有了2个女孩,父母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兰茹。
兰茹,是一种中药,专治痈疽肿痛和疥疮,这样一个名字显然寄托了父母对阮英平的期望,他们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拥有一份良好的事业。
阮英平10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病逝,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一人无力抚养4个孩子,不得不将阮英平的2个姐姐送给人家做了童养媳,但她还是想尽办法把阮英平送进私塾读书,希望他能成就一番事业,光耀阮家门楣。
可惜阮英平的家太穷了,阮英平只读了2年私塾就被迫辍学,为了维持生计,他经人介绍到一家饼店做学徒,年轻的阮英平性格豪放,刚烈如火,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经常为穷人出头见义勇为,伸张正义,跟地主恶霸斗,被对方视为眼中钉。
1930年,17岁的阮英平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到了闽东一家茶行里当茶工。在这里,阮英平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他遇到了自己革命道路的引路人——陈洪妹。
陈洪妹,原名陈冬寿,男,1902年生,福建福安人,表面上是茶行的一个木匠,真实身份是共产党员,他曾在1930年参与领导“五一暴动”,暴动失败后来到这家茶行隐蔽。在此期间,陈洪妹结识了阮英平,两人意气相投,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
正是在陈洪妹的指引和启发之下,正义感极强的阮英平走上革命道路,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组织委派回到福安发动农民运动。他在福安把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招致当地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报复,被列入通缉名单。
1933年,阮英平参加了甘棠农民暴动,在暴动中表现十分出色,他既能化装刺探情报,又能挥枪冲锋在前,可谓智勇双全,英勇善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精神,被一致推选为在福安南区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相当于县武装部部长。
阮英平没读过几年书,但他颇有远见卓识,知道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坚持带领武装力量与地主反动武装作战,且屡战屡胜,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阮英平也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得到淬炼,成长为我党和红军出色的领导干部。
地主反动民团对阮英平恨得牙痒痒,欲除之而后快,但阮英平却是越打越厉害,不但队伍人数多了、规模大了,革命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1934年6月,闽东革命根据地达到鼎盛,中共闽东特委成立,阮英平被选为特委委员,相当于地级市的党委常委。
这一年,阮英平只有21岁。
但也是在这一年,革命形势迎来了最为严峻的时刻。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与此同时,闽东革命根据地也迎来了国民党10万重兵的疯狂围剿,由于敌众我寡,闽东苏区也陷于敌手,整个苏区陷入白色恐怖,阮英平和苏区特委、独立师一时失去了联系。
反动派为了抓住阮英平,将他的老母亲作为人质,还烧了他家的房子,但阮英平的革命意志没有丝毫动摇,他含泪继续战斗,带领部分红军干部和战士,撤退到宁德县梅坑一带,借助深山密林的掩护,开展顽强的游击战争。
当时的游击战十分艰苦,隆冬时节吃不饱穿不暖,但是阮英平始终没有屈服,他们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一边坚持斗争,一边打听主力部队的行踪,终于在1935年与叶飞(闽东特委委员、后来的开国上将)领导的红军会合,组建了闽东临时特委,叶飞任书记,阮英平任组织部长,兼任游击区办事处主任、宁屏古中心县委书记。
此后,叶飞和阮英开始了搭档生涯,他们一起带领红军在闽东开展游击战争,恢复重建苏区,搞得有声有色。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艰苦岁月里,叶飞、阮英平坚持独立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展现出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而叶飞、阮英平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阮英平任副团长,率军开赴苏北抗日战场。
新四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军队,却要面对装备更加精良的日军,加上日军的疯狂封锁和扫荡,困难可想而知,而国民党顽固势力还不时在背后捅刀子,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艰苦的战斗环境和生活条件下,阮英平罹患疾病,但仍然坚持带病工作,担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政委。
1943年,阮英平病情加重,已经无法在前线坚持工作,只得到上海就医,但几个月后身体情况稍有好转,他就坚持返回前线,继续带兵打仗。这时候,阮英平的搭档换成了另一位新四军名将陶勇——他担任苏浙军区三纵队政委,陶勇担任纵队司令。
阮英平虽是政委,却是文武双全,不仅擅长思想政治工作,也善于军事指挥,他和陶勇携手出击,不断取得对日军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胜利,特别是在1945年6月,面对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疯狂进攻,阮英平和陶勇在粟裕的指挥下,协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皖南事变”的刽子手——国民党第52师6800余人,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粟裕在指挥新四军战斗
解放战争开始后,阮英平被组织委以重任。
1947年5月,他受命回到阔别九年的闽东地区,担任中共闽浙赣区委书记兼军事部长,后来又兼任中共闽东地委书记,成为闽东地区的党政军最高负责人。
回福建之前,阮英平与妻子周础分别,看着泪眼盈盈的妻子,不满3岁的女儿,还有尚未满月的儿子,阮英平依依不舍,但他知道眼前的分离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到革命胜利,坚持到全国解放,一家人就能幸福团圆。
临别前,阮英平对妻子说:“不要难过,干革命总要走南闯北的,为了党的事业,你要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等革命胜利后,我就来接你们团聚。”
妻子坚强地点点头,阮英平又说:“革命就要有牺牲,如果这是我们的永别,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让他们去建设未来的新中国。”
阮英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他想不到这次分离竟会成为永别。
国民党在闽东地区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自从闽东苏区沦陷后,这一地区的革命一直处于低潮。阮英平十分熟悉闽东情况,又擅长组织农民运动和领导游击战争,在他的领导下,闽东地区很快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宁德根据地也不断壮大。
国民党反动派得知阮英平回到闽东,对这个“顽固的共党分子”恨之入骨,为了消灭阮英平领导的闽东党政机关和游击队,他们又是经济封锁,又是军事围剿,比欲除之而后快。
面对严峻的考验,阮英平始终信仰坚定,斗志昂扬,但有些人却没能经受住考验而叛变了,他们无耻地出卖了组织和同志,为敌人充当马前卒,到处追剿游击队,阮英平不得不率部队辗转斗争,多次突出重围,革命形势十分严峻。
解放战争时期的阮英平
1948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阮英平在梅坑乾楼一带再次被敌军包围。
此前为了化整为零,分散突围,阮英平只带了一小部分部队,由于敌众我寡,经过激烈战斗,战士们几乎都牺牲了,只剩下阮英平和警卫员陈书琴。阮英平决定秘密前往福州,向闽浙赣区党委汇报工作,但在半路遭遇敌人搜索,突围中又与陈书琴失散。
就这样,只剩下阮英平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
2月的闽东还在冬季,阮英平没吃没喝,饥寒交迫,摸索着来到了一个叫大窝村的地方,经过观察,这个村庄十分安静,应该没有敌人,他便走进了一个村民家中,自称是做生意的,半路遇到土匪打劫,侥幸捡了一条性命,想吃点饭继续赶路。
这个村民叫范起洪,看起来十分憨厚,人也实在,他热情地接纳了阮英平,不仅端上热饭热菜,还端来热水让阮英平洗脚解乏。
阮英平十分感激,表示愿意付钱给范起洪,但就在阮英平脱衣服烤火时,衣服里传来一阵金属撞击的声音,一下子引起了范起洪的注意。
原来,阮英平在突围时,随身携带着这十多两的金条——这些都是革命经费,他不能扔掉,也不舍得扔掉,结果在脱衣服的时候,金条相互碰撞,发出了响声。
范起洪看似憨厚老实,实则奸猾诡诈,他认为阮英平既然是做生意的,肯定带着不少贵重财物,而他今晚会一个人赶路。霎那间,一个可怕的阴谋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
范起洪趁阮英平吃饭,偷偷找到同村的范妹仔、周玉库,三人一商量,定下了一个图财害命的计划——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阮英平,夺取他的财物!
1947年,化装成商人的阮英平在福州留影
2月2日夜,阮英平决定借夜色掩护出发,范起洪趁机说晚上赶路不安全,自己愿意和朋友一起帮忙带路,保护阮英平的安全,阮英平哪里知道这是阴谋,便欣然同意。
夜色茫茫中,阮英平和范起洪、范妹仔、周玉库一起出发了。范妹仔在前面举着火把带路,阮英平在中间,范起洪和周玉库各自手持一根木棍,走在后面。范起洪谎称自己带着木棍是为了防身,也为了保护阮英平的安全,阮英平没有警惕。
半路上,阮英平在火把微弱的光亮照射下一心赶路,对同行三人毫无防范,他不知道背后三双阴森森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他,寻找着一击致命的机会。
2月3日凌晨4时许,一行人走到了大安乡炭山村,天空下起了小雨,此处极为偏僻,正适合作案。范起洪和周玉库对视一眼,突然从背后发难,用木棍猛击阮英平头部!
范起洪没能一下子把阮英平击倒,阮英平回过神来,开始和对方搏斗起来,但他毕竟孤身一人,赤手空拳,根本打不过三个凶器在手的歹徒。随着木棍雨点般地落在阮英平的头部、胸部、背部,他慢慢地倒下了,鲜血直流,就这样惨死在乱棍之下。
这一年,阮英平只有35岁,原本拥有美好前途的他就这样牺牲在全国解放前夕,没能迎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谁能想到,一名优秀的革命将领,一个身经百战的我军高官,没有倒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之上,却惨死在三个农民的乱棍之下?而这一切只是源于歹徒们对财物的欲望。
范起洪等人得手后,将阮英平随身财物洗劫一空,他们知道炭山村是一个烧炭的地方,为了销毁证据,便将把阮英平的尸体抬到后山一处废弃的山洞,埋在废墟里。
从此之后,阮英平就失去了消息,谁也不知道他的行踪。
直到1949年7月,闽浙赣区党委经多方寻找,始终不见阮英平的下落,猜想他可能遭遇了不测,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谁也无法断定。恰在此时,敌人四处散布“匪首”阮英平已经被杀的消息,于是派人向上级领导做了汇报。
叶飞、陶勇等阮英平的老战友、老搭档闻讯悲痛至极,特别是叶飞这位沙场勇将,从不掉泪的铁血汉子,悲难自抑,失声痛哭!
时任华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粟裕听说这一消息也十分震惊,阮英平是他手下爱将,一向文武双全,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竟遭遇不测,凶手仍在逍遥法外,九泉之下,烈士岂能瞑目!
一向冷静的粟裕拍案而起:血债血偿!攻下福建后,一定要把凶手缉拿归案!
1949年8月,福建解放,叶飞下令务必将阮英平一事查个水落石出。
阮英平失踪一事蹊跷隐秘,除了凶手,无人知晓,想要查清谈何容易?
但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公安部门还是初步锁定了阮英平失踪或遇害的地点,并将周边几个村庄的村民列入了重点排查范围,只是一直未能锁定凶手。
1950年7月,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革命群众爆发出空前热情,向党委政府揭发了很多可疑的反革命分子,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
正是在这场镇反运动中,宁德县群众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线索:
“大窝村村民范起洪,家庭一向穷困,解放前夕突然暴富,钱财来路不明!”
阮英平家人手捧烈士遗像
这条线索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立即传讯范起洪。
在强大的攻势下,范起洪自知罪孽深重,老实交待了1948年自己谋财害命,抢劫杀害阮英平并埋尸废墟的事实,还一并交代了同案犯范妹仔、周玉库。
另外两名凶手到案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被害人的真实身份,只说对方是一名普通的生意人。
公安机关根据凶手交代的犯罪时间、地点和情节,以及对被害人形象的描述,综合得出一个惊人的推断:1948年2月3日被谋害的这位“生意人”,应该就是阮英平!
唯一缺少的就是被害人的遗体。
7月下旬,公安机关在范起洪等人的指认下,派人到炭山村后山的一处废墟,果然挖掘出了一具遗骸,经鉴定遗骸确系阮英平无疑,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950年8月,范起洪、范妹仔、周玉库被押赴刑场枪决。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真相大白之日,三名凶手为自己的贪婪、无知和残忍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他们即便死上千遍万遍,也无法换回阮英平烈士的生命!
英雄献身革命路,捐躯何须在战场。
为了纪念阮英平烈士的历史功勋,家乡人民在闽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他竖起了一尊铜像,还把他出生长大的家乡顶头村改名“英平村”,以纪念这位闽东人民的英雄儿女。
阮英平烈士塑像
1988年,在纪念阮英平烈士牺牲40周年之际,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发来电文,深切缅怀了英年早逝的阮英平:
“我深深地怀念,英平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指挥员,英平同志盛年早逝,我痛失挚友,闽东人民失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烈士英名永远留在人民心里。”
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阮英平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