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中国,更倾向于是一个生产型的国家,粮仓里的大米、车间里的机器、马路上的汽车和热火朝天的基础设施建设,无一都在证明展示一个生产型国家的强大。
这个国家强大的背后,是很多人生来吃得了苦上苦,终其一生辛勤工作,宛如牛马一般。至于工作之余,还背负着房贷、车贷和家庭,不敢享受也不能享受。
但如果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这种“仓廪实”的盛况,出现大约在2000年以后,算下来不过短短二十来年。
二十年的时间,不足以转变一个人的想法,以至于在他们看来:发达国家整天无所事事,他们不怕饿饭吗?
不夸张地说,饿饭这件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阴影。号称上下五千年文明,真正解决饿饭这件事,便是前述的二十来年。
为什么这20来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不展开说,但现代社会的种地,跟农业文明时代相比,最大的变化便是:种地,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直接体现。
从种子、农药、化肥到播种、收割、储存,背后皆是工业的影子。即便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化肥袋子,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也是造不出来的。
由此可见,在当下的中国,工业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通常将工业和建筑业统称为第二产业,以区别于另一个生产领域:农林牧渔。
工业,又由三大部门组成:受地域限制的采矿业、半受限制的电热燃气水,以及基本不受地域限制的制造业。
从城市看,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观察工业和建筑业的影响力分布。
有些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高,达到了60%以上。
但如果你熟悉全国各地城市的产业情况,你大概会知道,比如榆林、金昌、鄂尔多斯、吕梁、长治、东营、庆阳等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以煤矿、石油、天然气等为主。
矿,还是很值钱的,所以拉高了这些地区的GDP。
除了前述的资源型城市外,东莞、佛山、宁德、嘉兴、泉州等城市,则以制造业闻名。
惠州、防城港、镇江、扬州等临海临江城市,可以发展石化等产业,但如果经济结构单一,则二产所占比重也是比较高的。
至于二产增加值突破五千亿的城市,除了东莞、佛山、泉州和榆林外,包括深圳、上海、重庆和苏州在内,二产占GDP的比重,均没突破50%。
可以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恰好是经济转型的典型特征,但这不妨碍大家仍然坚信,有生产就有饭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