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重点加大对环卫工人待遇、权益、减负等方面的保障力度
环卫工人是“马路天使”和“城市美容师”,他们日复一日用汗水擦亮城市“颜值”。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环卫工人、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劳动成果的浓厚氛围,成为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特点。
近年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中心城区的国家级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环卫事业“新春天”,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重点加大对环卫工人待遇、权益、减负等方面保障力度,促使环卫事业保障体系向着更成熟、更完善的目标迈进。
量力而行
落实环卫待遇“应保尽保”
长期以来,环卫工人存在工资福利低、生活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的“三低”状况,一直困扰环卫事业的发展。东侨开发区实行环卫工人工资制度改革后,更好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稳定职工队伍。
建立环卫工人薪酬保底和动态增长机制。建立适合环卫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即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工人按不同的作业环境、劳动条件、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工资待遇具体参照《宁德市最低工资标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精神。
完善环卫财政投入机制。提供环卫津贴、加班补助、强化保险保障、落实环卫工人意外伤害险等政策,明确环卫工人高温补贴标准,对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一线环卫工人,每年5月~9月,按每月260元/人的标准,随当月工资发放高温补贴,真正让环卫工人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尽力而为
实现环卫工人“弱有所扶”
据调查,东侨辖区环卫工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80%的环卫工人为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大部分工人年龄超过55岁,部分工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础病史,工人权益保障困难。东侨开发区建立相关机制尽力而为,实现环卫工人“弱有所扶”。
建立环卫工人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片区管理人员熟悉辖区环卫工人生活情况的优势,评估辖区内在职在岗环卫工人面临的心理、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主要困难和个性化服务需求,逐步建立服务需求档案。聚焦困难群众需求,注重“人”的发展,开展定制化救助服务,如春节送温暖、医疗互助、环卫工人“微心愿”、环卫职工定期体检和金秋助学等各种温暖救助服务项目。
“三位一体”打造环卫温馨驿站。东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从“建、管、用”上入手,先后建立环卫工人休息屋、妈妈小屋、环卫职工书屋等服务设施,并配备红色书刊、电子阅读器等设备,提供免费WiFi、充电器、雨伞、饮用水等便民用品。同时,积极探索“组织共建、党群共融、设施共享”新机制,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对各类平台、设施和便民用品等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真正做到以“温度”保权益,全面提升环卫工人的幸福感。
全力以赴
确保环卫作业“减负提速”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东侨开发区道路路网面积不断增加,道路清扫保洁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繁重的劳动强度和较长的劳动时长让现代环卫工人苦不堪言。为此,东侨开发区坚持破立结合原则,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新一轮环卫作业改革项目,真正为环卫工人“减负”
纵向延伸,高效服务无止境。强化环卫全域化保洁,边底界线无缝衔接,将规范统一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列为重点,要求配套规范、统一的电瓶保洁车(垃圾收集车),逐步杜绝和淘汰影响市容观瞻的“旧三轮”,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颜值”提升。不断升级完善深度保洁模式,洒水车、扫地车、道路养护车、快速应急保洁车、保洁员联合作业,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流程管理。
科技赋能,推行环卫车辆数字化监管。通过数字化监控系统,对作业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及轨迹回放,不定期对垃圾清运车辆及清扫车辆的作业路线、作业次数进行核查,有效杜绝违规作业现象的发生。同时,采集环卫车辆的工作时间、行驶里程、行驶轨迹、油耗统计等数据,加强环卫作业车辆的调度、管理,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环卫工人作业安全。(武艳杰)
来源:2023.7.5中国改革报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