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跟痛指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产后足跟痛多指足部的筋膜无菌性炎症处引起的病变。
中医学把足跟痛的病因病机分为三类:
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
产后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是寒凝血瘀和肝肾亏虚所致。
产后足跟痛的发病机制,足部承载着人体的重力,正常情况下足跟部有较充实坚韧的脂肪垫,对体重的压力、行走活动时的震动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但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由于活动减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致使足跟部的脂肪垫发生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当产妇满月后下床活动时,足跟部薄弱的脂肪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大为减弱,脂肪垫也会因此而产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足跟损伤后,跟腱呈现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跟腱血管扩张,血浆和细胞外渗,产生大量渗出液,同时跟腱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粘液素。渗出液会导致关节肿胀以及活动受限。如果不及时处理,晚期可发生跟腱厚、关节内粘连和软骨变形等。如果反复损伤,造成跟腱缺损,就会导致跟腱绒毛水肿、肥大、增厚、使跟腱组织修复能力丧失,形成骨刺或者丧失行动能力。
产后足跟痛日常干预方法:
1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2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3温水泡脚,活血化瘀理气中药外敷,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4网约家康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电生理技术双侧金门穴、 商丘穴。
电生理技术干预足跟痛原理:
1、电生理技术可以维持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挛缩和束间凝集;
2、肌肉的被动收缩可以延缓肌肉的纤维化,从而延迟肌肉变性的过程;
3、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修复;
4、肌肉的被动收缩可以防止肌肉失水,防止电解质和酶系统的破坏;
5、肌肉的被动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产生“泵”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提高代谢和营养,延迟萎缩。
通过电生理技术金门穴、商丘穴,可以促进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从而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
另外,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可帮助新生妈妈减轻疼痛的痛苦,在家可以方便操作,提高了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此项技术有利于运用,有利于家庭促进活动向深远方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