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 王志凌 通讯员 廖宝钗)“天际边,乌云滚滚城欲摧;东海上,恶浪滔滔岸拍回……”擂擂战鼓声中,四名将士手持写有“戚”字的战旗分立两旁,一名将士手拿令旗舞动、旋转、翻转,战旗猎猎;士兵们右手持短刀,左手拿藤牌,一刺一挡,喊声震天…… 这是近日福鼎举办的2017年《中国微演艺》文艺大汇演活动中,太姥山镇古秦屿藤牌舞演绎昔日将士御敌灭寇驰骋沙场的铿锵画面,壮怀激烈、气势如虹,并以其雄魄的音乐、恢宏的场面、绝美的舞台效果,捧得汇演活动金奖。令人更为感叹的是,这是古秦屿藤牌舞时隔六十年后重返舞台! 古秦屿藤牌舞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孕育于烽烟四起的年代,诞生于御敌灭寇的疆场;它源于朝廷军队,植根于民间百姓;已成为秦屿人民捍卫疆土、英勇不屈的一种象征,承传不息。 据介绍,1956年,在卢本泉老先生(公元1889-1960年,曾为秦屿烽火营水军士兵)的精心指导下,当地藤牌舞爱好者集训数月,参加当时宁德地委的文艺汇演,荣获第一名;继而选送参加省汇演再获第一名,并计划进京汇演,后因团队人数、交通等因素无法成行。此后,60年来,再也没人揭开古秦屿藤牌舞这张动人的面纱。其间,曾有多方文化工作者想再次恢复藤牌舞,但在挖掘过程中面临着史料匮乏、舞蹈排练、服装设计等诸多困难而搁浅。 今年,以福鼎举办文艺大汇演节目选拔为契机,太姥山镇党委、政府将恢复古秦屿藤牌舞提上议程,高度重视支持。 史料有限,当年的舞蹈如何演绎?这是古舞“重生”面临的第一道坎。经信息搜集、多方找寻,镇文化站找到了60年前曾参演过藤牌舞、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三位老艺人。他们口述了藤牌舞的动作、服装图案等详细的信息,并拿出江源昆老先生(已故)精心保存的藤牌舞蓝本资料,详细记载着藤牌舞的编舞动作、音乐、道具、服装等资料。经整理、研究讨论,形成最终方案。 根据蓝本记载,藤牌舞的音乐分为多个部分,有些部分只留下了2个音乐动机,有些部分只留下12个小节的音乐旋律。为此,他们特意请来省音乐专家、历史专家、音乐老师及老艺人对藤牌舞音乐进行交流探讨,把融合此前的音乐元素进行梳理,反复修改完善,并邀请福建师大音乐老师进行音乐制作。 从道具到服装上,文化站工作人员则根据蓝本记载的服装布料、色彩以及藤牌材质、图腾样式,跑遍了福鼎、宁德、福州、广西等地,找到记载中的服装布料,进行缝制;藤牌,请广西工艺大师进行编织;图腾,则邀福州大学老师绘画;舞蹈编排中,还请来专业的武术老师与舞蹈老师分别对武术基础动作、舞蹈队形进行指导……一切奔忙,只为最原汁原味地还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演人员大都自愿报名,有村民兵营长、退伍军人、快递员、森林消防员、城管队员、商户及文化工作志愿者等,来自各行各业。白天忙各自的工作,利用晚上7点到11点,全员到位用心排练。整整73天! 参演的森林消防员潘亚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能将消失了60年的文化重新挖掘出来,很有意义!” 正是这份执着和坚持,古秦屿藤牌舞这颗沉淀了60年的珍珠,重放光芒,向世人展现它无限的魅力。一登台亮相,便震撼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其实,不仅仅是古秦屿藤牌舞的挖掘和呈现。近年来,太姥山镇党委、政府加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力度,先后挖掘出八仙过秦川、仙都茶会、兰姑升天、丁氏回族提灯、孔坪舞龙等一批藏于民间、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让优秀文化遗存“活”起来。它们在彰显太姥山镇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太姥山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