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93-2888884
  • 我们自己的论坛-有事您发贴,大家来帮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55|回复: 0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0-2-29 13: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jpg

近日, 李伟同样在宁德城区西山居士林旁,通过航拍,拍下了宁德市区全景图,以作对比(如图)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2.jpg

民国时期宁德老城区全景。

东南网宁德2月5日讯(本网记者 陈翊群 通讯员 李伟) 一张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瞬间,或许它唤醒着一个时代的回忆。今年春节期间,宁德蕉城文史爱好者李怀涌父子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民国时期罕见宁德全景图以及文字资料,其中承载着旧时宁德满满的回忆,文史爱好者希望以此唤醒更多人守护身边文物古迹,留住乡愁。

老李是宁德蕉城籍文史爱好者,在当地算得上 “宁德通”。早在2006年老李在翻阅史料中便发现有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在1906-1909年间游历中国时拍摄过蕉城百年珍贵老照片(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或许受老李对文史兴趣爱好的影响,其子李伟近些年也一直在默默搜寻宁德历史的相关资料。不曾想,十年后的今天,李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网站发现一张题为《中国福建的田园风光》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山川、城郭、塔影,他一眼认出这就是自己最亲切不过的家乡——宁德蕉城,他继续搜寻求证,发现了另一张名为《中国福建的田野和风光》的照片,两张照片均为长28.7厘米、宽22厘米的大幅高清照片,将二者拼接,在父辈文史爱好者见证下,一幅精美绝伦的民国蕉城全景图就这样跃然眼前。

“两张照片均拍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拍摄者为来自美国的一位女传教士——夏咏美( Emily Susan Hartwell),同时也是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李伟父子俩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相关史料记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美等国基督教会陆续成立差会作为基督教对外传播机构。随着福州、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众多外国传教士纷纷来闽传教。

夏咏美是美部会(全称为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驻福州传教士夏查理夫妇的女儿,1859年4月16日生于福州,1883年毕业于美国惠顿学院并留校任教,同年7月10日因母亲病故以传教士身份回到福州,接替亡母与父亲一起工作,在福建最早的现代男子中学——格致书院教英语长达20年。

夏咏美能说一口流利的福州话,举止优雅大方,喜爱文学,善于交际,酷爱摄影,人称“夏师姑”。她积极投身办校事业,创办了福州保福山女学堂的女书院(女子中学)、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等,引入了西方教育管理制度。她还热衷慈善活动,创办了孤儿院、妇女工艺传习所、工读学校等,扶助了众多贫困的妇女、儿童。

夏咏美因其杰出的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1919 年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授其勋章以示嘉奖,1935年得到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接见。夏咏美来往福州及闽东、闽北各地时,常随身携带相机,拍摄旅途见闻,其相册,包括上述两幅宁德蕉城老照片在内,现珍藏于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

李伟称,为了寻找照片的拍摄地点,他与父亲经多方求证,确定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目前宁德城区西山居士林旁的“基督教山”(俗称“崇教山”),该山因众多基督教徒安葬于此而得名。这里视野绝佳,可俯瞰蕉城全景。照片全景左起镜台山,右至塔山,将蕉城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从其中光影及景物判断,大约拍摄于冬季的一个午后,该日天朗气清,光线极佳。

据李伟父子介绍,近年来,他们除了发现这两张宁德老照片外,他们还发现多篇清末外国传教士来宁德的文字记录,几乎无一例外地描述了他们沿白鹤岭官道而下,俯瞰老宁德蕉城美景时情境。

1866年1月25日,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John Richard Wolfe,1832-1915)到访宁德,是第一位来宁的新教传教士。胡约翰写道:“站在这座山的山顶,宁德城突然跃入眼帘,对我来说,它显得相当有趣,它就在那,像大多数我们见过的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在山谷中被群山环绕,但除此以外,海水流抵它的城墙,把许多大的商船引向它巨大的城门。我在‘雪山’顶上坐了一会儿,凝视每个角落的景色:城市在山谷中,周围群山耸峙,大海伸向远方,船舶迎风扬帆,载着货物运往四方,景色之壮观无法言表!”

1873年他再次访问宁德,仍十分赞叹:“这风景!当我们一路下山,景色简直迷人极了!目之所及处处是崇山幽谷,树木、花丛散落四周,而那湛蓝的海水平静地在我们下方休憩,就像流银泻在远处,在朝阳下闪烁光芒”,1876年4月,他陪同包尔腾主教(Bishop Burdon)视察宁德时描绘道“宁德坐落于美丽的山谷中,被雄伟的城墙环绕。当海潮涌入时,东侧城墙就被潮水冲刷”。1874年10月16日,另一位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赫真信(A.B.Hutchinson)陪同胡约翰访问宁德时写道“(白鹤岭)石阶全长超过两英里,从上至下生长着高大的柏树,组成了一条壮丽的、向下的林荫大道,城市就位于下方,和拥挤的民居、数千的百姓,一起被巨大的有城垛的城墙环抱,在海水扬波处,星罗棋布着许多小岛,这洋洋大观使我想起伊尔弗勒科姆市(Ilfracombe)……宁德城在大约四英里外,被城墙围绕,直达海水流淌处。在这宏伟的海湾中心,耸立着一座如画的小岛,一座塔冠于其上。当我们下山,雾气散开,我们得以辨识四周大的村庄,同时一队小帆船和渔船给这风景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珍贵记述正与老照片互相印证,相映成趣。

为了深入解读这珍贵的民国蕉城老照片,父子俩拜访了姜翔骅、黄澍、陈玉海、甘峰、陈仕玲、崔栋森、彭祥泉、李怀先、王致纯、郑贻雄、黄在发、马祖斌、萧秀玉等宁德籍耆宿及地方文史研究人士,当这张照片展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辨认,才使照片中的故时风物逐渐清晰明朗。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3.jpg

照片中的近景是白鹤岭下广阔的田野,阡陌纵横,田埂连绵。

照片中的近景是白鹤岭下广阔的田野,阡陌纵横,田埂连绵。因为是冬季,田园一片寂寥,只有零星的农夫在劳作,稻田收割后,仅剩下一簇簇短短的稻杆头。从白鹤岭蜿蜒而下的沟壑流过田地,为灌溉作物提供了便利。现西山下仍有一片完整的田地留存。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4.jpg

照片左侧的田野中有两座较大的墓葬,可能是清进士奉天怀仁知县西山耐庐主人刘廷珍和其继配的墓冢。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5.jpg

照片中景占有大部分版面的即为民国宁德县城,县城背山面水,是“南北之冲,水陆要会之地”。

照片中景占有大部分版面的即为民国宁德县城,县城背山面水,是“南北之冲,水陆要会之地”,正是中国古代建筑城池的绝佳选择。自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 933年)升场置县,建城历史已逾千年。民国时期城区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万五千多人。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6.jpg

照片中宁德城为城墙围护,城墙上长满了草木,据记载,宁德城墙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后历经数次损毁重建,至民国时期仍保持完整,周长约1776米,高7米,宽约5米,有五个城门。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为了便于疏散,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将古城墙拆除,蕉城古城墙也于1938年拆除。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7.jpg

西门外白墙灰瓦、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为圣教妇孺医院,该医院1904年由英国圣公会创建,1945年改名永生医院,是今宁德人民医院前身。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8.jpg

紧邻医院不远处有一棵大榕树,榕树旁一前一后并列的是太尉宫上下两宫,上宫建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道光年间由举人陈谟范率子大升募修,下宫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光绪年间由蔡姓修葺。现为蕉城区疾病控制中心所在地,旧址仅存一堵残墙。旧时白鹤岭古官道以此为起点,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在圣教妇孺医院和太尉宫紧靠西门一侧是莲峰书院(原宁德一中,现宁德十中所在地)。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9.jpg

城内民居一片浓烟密瓦、鳞次栉比,建筑风格大部分是典型的砖墙包栋的闽东古民居。西门内一片大榕树,这是原宁德县衙所在,即今蕉城区人民政府,自建县千年以来位置一直不变。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0.jpg

北门城墙内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建筑是城隍庙,绍兴元年(1131年)从西山之麓迁于北门内,历朝均有重修。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1.jpg

东门外溪流坑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墓,是潭尾陈氏的“石牛石马墓”,即明代万历年间监军参政陈勖之墓。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2.jpg

停泊着许多船只的地方是下尾码头(今下尾街、东湖市场一带),这里是宁德及周边各县来往货物的集散地,商贸繁盛,设有霍童埠、福安埠、鱼货埠、海关埠等,照片中鱼货埠、海关埠十分明显。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3.jpg

在下尾里街建有天后庙,碧山尾一棵大樟树下还有一座忠平王庙,在忠平王庙右侧还建有广泽尊王庙(俗称“下南圣公庙”),这几座庙宇建筑宏伟高大,特别是广泽尊王庙,老一辈人印象深刻,在照片上也都能清晰辨认。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4.jpg

在碧山山脚有一片依山而建的建筑,是林氏家族的“碧山别墅”(又称可园),其主人是林廷伸(字聘直),因此又称“聘直花园”或“聘直花坪”。林廷伸创办了“一团春茶行”,茶叶远销海内外,其长子林振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盐政专家。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5.jpg

视野向南逐渐开阔,可以清楚看到一片围垦的塘田,县志中称之为“汛塘”,又因为属于县城文庙的产业,人称“圣人塘”,即今之先锋广场、万达广场一带。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6.jpg

汛塘西北方向有一座神庙,就是现今的筱(小)场宫,供奉灵杰侯王。再向南为土堡亭,不远处有一棵榕树,即为现104国道旁建设银行后门的榕树。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7.jpg

照片右半部分下端有一条大路,前后距离不远处各有一座牌坊,也是整张照片中仅见的两座牌坊,道路所经之处还可以看到几株参天大树。这条大路便是白鹤岭的另一条主道,直通土堡亭,大约开凿于明清时期。这条登山古道至今仍可见到,在南漈公园广场附近,保存较为完整。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8.jpg

照片左侧山顶为镜台山。镜台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由宁德游击福兴倡邑人修建,台高约4米,以整块花岗岩雕刻成石镜置于其上,直径1.5米,南面刻一“日”,北面刻一“月”,寓意“明镜高悬,文光焕彩”。文革时期镜台被拆除,1984年重修。镜台山下(土名“白岩下”)是小东门王家所建书馆,系附贡生王祖添第七房子嗣的产业,因此又名“七七山亭”。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19.jpg

照片右侧远景中屹立东湖中的三座大小岛屿从右至左分别是酒屿(即塔山)、金瓯山(今称大门山)、猴毛屿(又称乌龟山),诸山罗列于海中,谓宁德县城之牙卫,即第一道门户。其中塔山上石塔高高屹立。该塔原称灵瑞塔,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邑众绅士议建,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邑例贡生叶禹捐资倡议下修成,七层八角。据美国海军1920年发行的《亚洲引航》(《Asiatic Pilot》)第二版第三卷记载,该塔高60英尺(约18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灵瑞塔因年久失修而突然坍塌。1994年重建,今称如意塔。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20.jpg

南门外有一座十分显眼的建筑是武庙,原建在南门内旧按察分司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县令杨德仁因嫌旧庙狭小另建于南门外较场边,殿廊门台焕然大观。附近的圣王宫旁有一棵大榕树。

“这些蕉城老居民记忆犹新的古迹,在照片上都能一一找到。”李伟说,上述仅管窥一斑,照片中众多的建筑物及周边景物无法一一尽述,因照片清晰度极高,为宁德历史提供了详细的参照,更多的细节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辨识解读。该照片拍摄点周边现已翠竹丛生,为此,近日, 李伟同样在宁德城区西山居士林旁,通过航拍,拍下了宁德市区全景图,以作对比(如图)。

80年前罕见宁德全景图曝光 老照片溢满乡愁-21.jpg

这座重檐歇山顶的独特建筑,正是文庙的大成殿,与文庙毗连的还有学宫、明伦堂和学山顶上的尊经阁等建筑。

“相较于福建省其它地市,宁德发现这些老照片十分罕见,而夏咏美女士恰为我们留下了民国宁德最后的珍贵影像,其时城墙尚在、旧塔未圮,足可称为宁德的‘清明上河图’。”李伟父子俩说,宁德旧城区至今仍保留有规模可观、品质上乘的明清建筑,是福建省内少有的,国内许多建筑专家都对此大为赞叹。作为文史爱好者,他们希望唤醒宁德人更加爱护这片故土家园,留住青山碧海,守护好身边的文物古迹,方能留住乡愁。(照片由李怀涌、李伟父子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93-2888884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s://www.nd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5 闽ICP备2022015620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