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佛法
大乘佛法的六度,既有“端正法”,也有“正法要”:
一、布施、持戒,相当于“端正法”;持戒、禅定、智慧,相当于“正法要”;
再加上忍辱、精进,成为六度。
二、忍辱,就是一种苦行,有助于达到禅定;也有助于达到“正见”(四圣谛)。
三、精进,就是对各度的长进;也可以说成“四正勤”。
四、智慧,就是证果、解脱的亲身经验。
防止“杀业重,福德轻”:
一、实际上,经过测试:吃十二宝米,能坚持“日中一食”;而吃白米,一天吃两餐还觉得饿和疲劳;这就说明多种素食的合理搭配是很重要的。
二、医院是消灭“杀业”最快的方法之一:
1.医院,天下到处都有,天天能消灭不同程度的“杀业”,在消灭杀业方面,比地震更加有效。虽然地震能以很快的速度消灭“杀业”,但是,地震只是在局部地区,而且有时间的限制,不能象医院那样天天消业。
2.同样地,医院在消灭杀业方面,比战争更加有效。……
3.同样地,医院在消灭杀业方面,比海啸更加有效。……
三.“动物三尸”的“吃肉捉妖”:这种习俗“杀业重,福德轻”(黑业相对较多,
白业相对较少。)因此,应该防止卷入这种习俗。如果上当,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杀业重,福德轻”:素食,功德无量;供养佛法僧三宝,普度众生,功德无量。
四、要想提高群众的觉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因为三归依虽然是最重要的开始,五戒还只是感应;继续学习十善业,有所进步;到了在家菩萨戒,也必须时机成熟,才能显示神通。到了出家戒,强调开悟、证果,涅槃解脱。
一、无漏法
《杂阿含经》:“出世间意,若法、若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出世间者,是名无漏法。”
二、《杂阿含经》:“若于一法,生正厌离、不乐、背舍,得尽诸漏,所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有的人采用“素食的日中一食”)
三、《杂阿含经》:“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
四、《杂阿含经》:“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四不坏净)、精进根(四正断)、念根(四念处)、定根(四禅)、慧根(四圣谛)。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
五、《杂阿含经》:“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六、《杂阿含经》:“若比丘修习随死念,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随死念俱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七、《杂阿含经》:“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
说法师,有时说“端正法”;有时说“正法要”。这是因为佛教面对三种人:在家人,在家出家人,出家人。
一、“端正法”:布施、持戒生天之类的方法
二、“正法要”:“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之类的方法……
三、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四正勤: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五、四神足:欲神足(欲禅定),念神足(心禅定),勤神足(精进禅定),慧神足(观禅定)
六、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即五力,五力即五根)
1.信根:四不坏净(胜解净信)
2.精进根:四正断(四正勤)(精勤修习)
3.念根:四念处(心不忘失)
4.定根:四禅(专注修习)
5.慧根:四圣谛(觉悟佛理)
七、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八、八正道:正见、正志(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精进)、正念、正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