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评:接地气方能让百姓服气
宁德时评(武阿禄) 母亲患病住进一家三甲医院,医生、护士的态度都不错,两周之后,母亲病情稍有好转。 由于医疗费用高昂,我们家有点吃不消,弟弟找医生请教:呼吸机和监护仪可不可以不用?谁想,平日温文尔雅的医生立即变脸说,不用可以,但家属要写保证书,如出现意外,医院不负任何责任。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不正当的医患关系让医务人员吃尽了苦头。我的一位好友是主任医师,就曾因医患纠纷被患者家属辱骂,甚至被追赶后不得不跳窗逃离。但他也坦言,绝大多数病患是通情达理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老百姓从内心深处往往敬重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 母亲的呼吸机和监护仪能不能撤除?医生肯定比我们这些没有医疗知识的家属更专业。照理,堂堂三甲医院用不着患者或家属提醒,便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才是所谓的对症下“药”,否则像古人讲的那样,“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了短命鬼。” 我们不敢对母亲主治医生的医德医术妄加揣测,就其对患者家属的态度转换,多少有点不接地气。三甲医院比普通医院的高“甲”之处,自然是拥有高精尖端的医疗设备,且名医云集,但放眼中外医疗卫生事业,医疗进步并不等同于治疗进步,否则医疗手段高度发达的美国,就不可能出现每天死于医疗事故的超过600人;近半个世纪,40岁以上的人口寿命没有增加。简而言之,对于大多患者而言,才懒得管你医院多先进,医生多出名派头,而是看治病成本与疗效,尤其像我们这样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家子辛辛苦苦想奔小康,一场大病或许全泡汤。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有所改善,但形式主义的微笑与冷冰冰的文明语却难转化成老百姓的期许。比如,推行“闽通卡”不仅有效解决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司机取卡、缴费繁琐费时问题,而且有优惠折价,受到驾驶人员的广泛好评。可好事没完全“落地”,一旦出现小小的技术问题,车主“投诉”无门,赞叹变成了埋怨。 上周末,我从宁德驱车到穆阳白云山收费站下高速,周一上班时,宁德高速北收费站提示说大前天闽通卡未缴费出站。我对高速公司的服务员说,电子显示屏上明明写着“宁德到白云山39.6元”,坐在副驾驶室的一位教授也看到了,怎么说没交费呢?况且有没有交讫,作为车主如何晓得?找不出原因的服务员无奈提出让我回穆阳取证。几经周折才“破案”:当天出站时离前面的车辆太近,电脑误判而放行。为了补交10元过路费,我又前前后后跑了半天。 看来,要想接地气,光说漂亮话、唱高调表态是行不通的;热情接待、拖着不办,同样得不到群众的拥趸,只有瞄准痛点、贴近需求、用心服务,把事办好,方能让老百姓服气,赢得好口碑。
|